临床用药中,我们有时会听到“引经药”一词。何为引经药呢?某些药物对机体某部分有选择性作用,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者特殊的治疗作用,这类药物就是引经药。临床常用的引经药有哪些?它们作用于哪些部位?
治疗疾病,予其定位十分重要。疾病在人体中,发病部位特别广泛,可发病于五脏六腑之某一脏腑,也可发生在不同经络,或发生在里,或发生在表,或上或下,或发生在七窍九道,欲治某处之病,必须使药力达到病所,才能取得良效。方剂中载诸药达病所之药称为使药。在方剂组成中,即分君、臣、佐、使。使药有两种作用,一是引经报使,二是调和诸药。所讲之引经药,是属前者,又称向导,使用引经药为向导,所谓引经药,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曰:“帝曰:气有多少,病有盛衰,治有缓急,方有大小,愿闻其约,奈何?岐伯曰:气有高下,病有远近,证有中外,证有轻重,适其至所为故也。”适其至所,是要令药物能够到达病所,即适其病所,这提出了引经报使的问题。又如徐大椿谓之“归经络而无泛用之药,此谓向导之师”。就是说,在中药中,每味药均有其归经,而其中有些药,归经特别专注,引经药往往取用这些归经专注之品。
分享健康资讯、传播医学知识、探索生命奥妙、找寻养生之道、邀请名家讲解、解答患者疑难,河北现代医学研究所肿瘤咨询热线:0311-85666133 微信号zjzx1151591580、QQ号1151591580
1)脏腑、经络、部位引经药:
肝——柴胡、地龙
胆——青皮
心——菖蒲、灯心草
小肠——黄柏
脾——茯苓
胃——石膏
肺——桔梗、杏仁
大肠——白芷
肾——蒺藜、鬼箭羽
膀胱——滑石
心包——钩藤
三焦——连翘
头——川芎
腰——桑寄生
命门——补骨脂
丹田——砂仁
2)跟名医学临证:
上肢——桂枝
下肢——牛膝
督脉——鹿角类
任脉——龟甲或王不留行
冲脉——木香
带脉——川断
尿道——甘草梢
太阳经——羌活
阳明经——白芷或葛根
少阳经——柴胡
厥阴经——吴茱萸或藁本
3)疼痛引经药与随机变法:
全头疼痛——大川芎
前额头痛——香白芷、藁本
两侧头痛——蔓荆子
后头痛——川羌活
瘀血跳痛——三七面、制水蛭
肝阳胀痛——明天麻、双钩藤、生石决明、草决明
痛处发凉——炙麻黄
痛处发热——生石膏
一般头痛——全蝎、蜈蚣、茶叶(清茶或花茶)
剧烈头痛——白花蛇
后背疼痛——香白芷、鹿角镑
骶骨疼痛——菟丝子
尾骨疼痛——金毛狗脊
足跟疼痛——桑寄生
胁少腹痛——炒川楝
少腹抽痛——杭白芍、炙甘草;宣木瓜、细青皮
腰板木感——穿山龙、石见穿
周身肌肉痛——白鲜皮
肌肉风湿痛——鱼腥草
4)几种常用中药的药力走向:
川桂枝——走四肢
桂枝尖——四肢末
干桑枝——走上肢
苦桔梗、炙升麻、醋柴胡、炙黄芪——向上
炒枳壳——向下
秦艽——向左
当归——向右
瓜蒌皮——走胸前
薤白头——走胸后
生黄芪——走表
牛膝——引血下行
虎杖——走下肢
鹿角镑、羌独活、香白芷——走脊柱、后背
净桃仁——祛局部之血瘀
南红花——祛全身之血瘀
干荷叶、干荷梗——升脾气
广藿香——降胃气
广佩兰——升脾气
北细辛、川木通(药对)——走下肢外侧(气分)
怀牛膝、大川芎(药对)——走下肢内侧(血分)
诸花皆升,旋覆花独降;诸子皆降,蔓荆子、茺蔚子独升。
这些引经药用法真的太涨知识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