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,我国科学家就进行了跨省市大样本的食管癌病因及发病研究,发现六成左右患者发病前几年经历过剧烈的精神刺激与心理波动,认定心理因素在食管癌发生、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。可见,食管癌的病因不仅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,同时还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,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、发展、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在内、外科治疗食管癌的同时,应注重心理社会干预。
食管癌患者的一般性心理与社会支持措施包括:
(1)让患者和家属适度了解有关食管癌的知识,正确认识食管癌,做到心中有底,采取相应措施,少走弯路,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。
(2)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,常比较苦闷,这时,需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,学会给自己找乐趣,保持心身开朗、愉悦,有些活动如下棋、聊天、看电视、集邮、养花等均能分散注意力,有利于养病,避免在家中胡思乱想。
(3)饮食指导。食管是进食器官,食管癌患者常进食困难,尤其是治疗期。因此,治疗期一般以半流质为主,常需少量多餐,菜饭类常常宜煮得很烂。手术后多日或已接近康复的食管癌患者,饮食则着重注意以下几个要求:
细嚼慢咽,各种菜蔬也尽可能切得细点,以利于通过食管和伤口。
食物宜寒温适度,过度寒凉会引起疼痛,还会诱发复发。
少量多餐,七分饱为度。
情绪波动时,不宜进食。
(4)使患者学会自我调控,放慢生活节奏,改变急燥易怒脾气。
此外,要使食管癌患者真正地获得痊愈,或高质量的长期生存下去,就应该尽可能帮助他们回归社会,而不能歧视排斥。要使患者真正解除心理上的孤独感、自卑感和绝望感,勇敢地面对自己,回归社会,使他们真正能从心理上摆脱肿瘤的阴影,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。